第一千零七十章 涛声冲走乡愁-《盛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饭桌上,宇文君吃相慢条斯理,可当眼角的余光瞥见岳父岳母吃饭比平日快了起来之后,宇文君也适当的快了些。

    想念家乡的人,此刻自然也是没有心情品尝这一顿饭的滋味如何。

    家乡的街道,家乡的河流,家乡的山脉,时时刻刻都在心底里浮现,虽不至于令人心情急躁不安,可乡愁犹如清晨的浓雾在心里化解不开。

    饭后。

    景父景母正准备去收拾东西,宇文君轻声提醒道:“不必收拾,日常工具,我这里都有,再者,此次也不会与乡亲们打照面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冒然碰面,也难免会更加割舍不下,再者,如今你们已脱离了曾经的窘境,部分乡亲们,看你们两人如今生活还算尚可,兴许会心生歹意。”

    “此类事不可不防。”

    “就算他们不能奈何你们,可若是发现曾经的故人,对你们有了些龌龊心思,想来你们心里也会五味杂陈的。”

    “有些事,最好永远都不知道结果。”

    景父景母怅然若失。

    时过境迁,许多人,许多事,都和以前不一样。

    唯一不变的,只有家乡的山水。

    “君儿所言极是。”景母深以为然道。

    嫉妒会让人心发狂,正所谓,富贵不还乡……

    “现在就走?”景父轻声询问道。

    实则景父的心里,已迫不及待。

    宇文君看了眼天色,再有一个时辰,君侯镇便会被暮色侵袭。

    这一个时辰,倒也足够岳父岳母,好好看看家乡的模样。

    “走吧。”宇文君轻声道。

    随即,心念微动,老两口只觉得天地倒转,下一刻,便来到了熟悉的山头上。

    君侯镇。

    居高临下望去,街道一如既往,只是路上多了几个玩闹的孩童,那座老宅里,已经长满了杂草。

    几个熟悉的人影,还是和从前一样,聚在枣树下面插科打诨。

    而将君侯镇一分为二的这条河流,与曾经比较起来,水位上升三尺左右,看来前些日子,这里曾经下过一场暴雨。

    对于老家的河流,老两口的印象极其深刻,他们从小在这里长大,同时,也曾亲眼目睹,蒲维清当初一指断沧澜的壮举。

    如今也算是略有修为,心中对蒲维清当初的壮举更是佩服不已。

    景父忽然对着宇文君小声问道:“你能一指断沧澜吗?”

    景母听到这话,也是第一时间看向宇文君。

    宇文君听到这样的问题,只觉得有趣,会心一笑道:“若只是君侯镇的这条河流,自然是不难,现如今的佩瑶也能轻而易举的做到此事。”

    “但若是海域,亦或是魔界的清冥大渎,以我和佩瑶的修为,几乎不可能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若是蒲维清院长的话,即便是北海,亦或是魔界的清冥大渎,依旧可以从容自信的做到一指段沧澜。”

    “论境界修为,院长大人依旧是当世最强者之一。”

    听到女婿这般回应,老两口的心里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片刻后,景父自嘲一笑道:“也是,我们如今也只不过是坐井观天,修为真的到了那一步之后,方可体会其中的艰难。”

    宇文君轻声笑道:“我们在周围四处走走。”

    老两口微微点头。

    老两口先后得到多种丹药加持,以及扶摇女帝也曾给他们体内注入了一股精纯的真元,虽说修为浅薄,但是在同境之中,能与他们匹敌的人,世上也没有多少。

    故而,只是登山,亦或是在山野之间来回纵跃,小范围内的御风而行,对于这老两口而言是易如反掌的事。

    如今有了境界修为加持,返回故乡,偷偷摸摸的丈量故乡的土地,这种心境,像是离开,又像是重逢,各种滋味涌上心头……

    在山野里,远距离看见了正在砍柴的熟人。

    在田地边缘,看到了正在除草的故交。

    在河流汹涌的大河之畔,远距离的凝望那座已经长满杂草的老宅。

    不知不觉间,老两口的眼眶渐渐湿润。

    看似心绪难受,实则他们又是幸运的。

    大争开始以来,不知多少青壮,死在了战场上,就连尸骨在何处,都无处可循。

    上了年岁的父母,每一次都呆呆的坐在门口,期盼着儿女会在不经意间,从不远处的岔路口上归来。
    第(1/3)页